殼簡體字、殼簡體字寫法、造詞有哪些?

「殼」簡體字是什麼?殼的簡體字是:壳。

想知道殼簡體字寫法怎麼寫?殼簡體造詞有哪些?或是想知道殼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殼的筆畫嗎?在繁簡轉換辭典通通找得到。

殼 簡體繁體對照

殼繁體字殼簡體字
字形
筆畫127
發音/拼音ㄎㄜˊ

殼簡體字造詞

殼繁體字造詞殼簡體字造詞
虾壳
螺壳
贝壳
龟壳
瓶壳
蛋壳
豆壳
甲壳
牡蛎壳
铁壳
水壳
蟹壳
银壳
金壳
铜壳
棕壳
黑壳
白壳
鳞壳
龙壳

「殼」的維基百科解釋

漢語

讀音

上古音(白一平-沙加爾系統,2011年)

現代北京音(漢語拼音) 中古音 構擬上古音 英義
què khæwk /*kʰˁrok {*[kʰ]ˁrok}/ hollow shell, hollow

  • 官話
    ké, qiào, què (ke2, qiao4, que4)
    ㄎㄜˊ, ㄑㄧㄠˋ, ㄑㄩㄝˋ
  • 粵語 :hok3
  • 客家語 :hok
  • 閩南語
    khak / khok
    kag4
  • 吳語 :khoq (T4)
  • 湘語 :ko6

  • 北方話
      • ㄎㄜˊ
      • kʻo2
      • ker
      • /kʰɤ³⁵/
      • kér
      • ㄎㄜˊㄦ
      • kʻêrh2
      • ker'l
      • kér
      • /kʰɤɻ³⁵/
      • qiào
      • ㄑㄧㄠˋ
      • chʻiao4
      • chiaw
      • ciào
      • /t͡ɕʰjɑʊ̯⁵¹/
      • què
      • ㄑㄩㄝˋ
      • chʻüeh4
      • chiueh
      • cyuè
      • /t͡ɕʰɥɛ⁵¹/
註解:ké - 俗讀、新白讀;qiào - 白讀、新文讀;què - 舊文讀。
  • 粵語
      • hok3
      • hok
      • hok8
      • hog3
      • /hɔːk̚³/
  • 客家語
      • hok
      • hog`
      • hog5
      • : /hok̚²/
  • 閩南語
      • khak / khok
      • khak / khok
      • qag, qog
      • /kʰak̚³²/, /kʰɔk̚³²/
      • /kʰak̚⁵/, /kʰɔk̚⁵/
      • /kʰak̚³²/, /kʰɔk̚³²/
      • /kʰak̚³²/, /kʰɔk̚³²/
      • /kʰak̚³²/, /kʰɔk̚³²/
註解:khak - 白讀,khok - 文讀。
      • kag4
      • khak
      • /kʰak̚²/
  • 吳語
      • khoq (T4)
      • /kʰʊʔ⁵⁵/
  • 湘語
      • ko6
      • /kʰo²⁴/

  • 各地讀音
語言 地區
edit
標準漢語 北京
哈爾濱
天津
濟南
青島
鄭州
西安
西寧
銀川
蘭州
烏魯木齊
武漢
成都
貴陽
昆明
南京
合肥
晉語 太原
平遙
呼和浩特
吳語 上海
蘇州
杭州
溫州
徽語 歙縣
屯溪
湘語 長沙
湘潭
贛語 南昌
客家語 梅縣
桃源
粵語 廣州
南寧
香港
閩語 廈門 (閩南)
福州 (閩東)
建甌 (閩北)
汕頭 (閩南)
海口 (閩南)

  • 中古: /kʰˠʌk̚/
韻圖
1/1
(29)
(10)
入 (Ø)
II
苦角切
擬音
/kʰˠʌk̚/
/kʰᵚɔk̚/
/kʰɔk̚/
/kʰaɨwk̚/
/kʰɔk̚/
/kʰɔk̚/
/kʰɔk̚/
que
hok3
  • 上古
    /*[kʰ]ˤrok/
    /*kʰroːɡ/
白一平–沙加爾系統1.1 (2014)
1/1
què
‹ khæwk ›
/*[kʰ]ˁrok/
hollow shell, hollow

來自白一平–沙加爾系統的上古漢語標註筆記:

* 圓括號 "()" 表示存在不確定;
* 方括號 "[]" 表示身分不確定,例如 *[t] 的尾音有可能是 *-t 或 *-p;
* 尖角括號 "<>" 表示接中辭;
* 連字號 "-" 表示語素範圍;

* 句號 "." 表示音節範圍。
鄭張系統 (2003)
1/1
7419
0
㱿
/*kʰroːɡ/
右下原作一,此後起通用字,見論衡

現代標準漢語讀音註:

  1. 俗讀ké借自長江諸方言Template:來源請求以及老國音在新國音中的訛化;白讀qiào爲北京音;原中原音què今多改用「㱿」字。後兩者均是北方諸官話方言的傳統讀音。
  2. 1912年;1915年《辭源》均正音quèㄑㄩㄝˋ(北方諸官話方言傳統文讀);1919年《國音字典》正音koh~kōㄎㄛ(老國音);1935年《王雲五大辭典》quèㄑㄩㄝˋ、kēㄎㄜ、kéㄎㄜˊ三讀;1937年《辭海》改回正音quèㄑㄩㄝˋ;1947年《國語辭典》quèㄑㄩㄝˋ、kéㄎㄜˊ、qiàoㄑㄧㄠˋ三讀(增錄北京話傳統白讀)。
  3. 中國大陸地區:1963年以kéㄎㄜˊ爲白讀、qiàoㄑㄧㄠˋ爲文讀;1988年正音qiào;1989年起改回文白兩音,以kéㄎㄜˊ爲主要讀音。今qiàoㄑㄧㄠˋ在北京附近具優勢,quèㄑㄩㄝˋ在關中地區具優勢。
  4. 臺灣地區:quèㄑㄩㄝˋ、kéㄎㄜˊ、qiàoㄑㄧㄠˋ三讀沿用至1984年《中文形音義綜合大字典》、1985年《大辭典》,但今天已統讀kéㄎㄜˊ。

翻譯

翻譯
  • 英語:casing, shell, husk, hull, skin

組詞

日語

新字體

舊字體

讀音

  • 訓讀:から (kara)
  • 音讀:かく (kaku), こく (koku)

朝鮮語

讀音

音讀 각 (kak)

越南語

讀音

  • nôi, xác

異體字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