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簡體字、丹簡體字寫法、造詞有哪些?

「丹」簡體字是什麼?丹的簡體字是:丹。

想知道丹簡體字寫法怎麼寫?丹簡體造詞有哪些?或是想知道丹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丹的筆畫嗎?在繁簡轉換辭典通通找得到。

丹 簡體繁體對照

丹繁體字丹簡體字
字形
筆畫44
發音/拼音ㄉㄢdān

丹簡體字造詞

丹繁體字造詞丹簡體字造詞
丹丸
红丹
朱丹
丹书
丹泉
丹霞
夜丹
丹冠
丹沙
丹琴
华丹
丹梅
丹句
丹青
丹轩
丹枫
丹芳
丹火
丹凤
丹羽

「丹」的維基百科解釋

漢語

簡體與正體/繁體
異體
 
𠂁
𠁿
𠕑
𢒈
𠂁
𠁿
𠕑
𢒈

字源

古代字體(
西周 《說文解字》
(於漢朝編纂)
《六書通》
(於明朝編纂)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傳抄古文字

詞源

Schuessler (2007)提出, (OC *tân)(< *tlan)和 (*kân)(< *klan)(見於《荀子》),均表示「硃砂」,可能互為異體,理論上均可能衍生自一外來詞 *klan;上古漢語的首音及帶 *t- ~ *k- 的同源對似詞,均表示本詞可能是從他處借入上古漢語。他進一步提出,本詞可能來自侗台語族,對比 原始侗水語 (h-lanC, 紅色)。此外,Matisoff (2003)認為本詞衍生自原始漢藏語 *t(j)a-n ~ *tsa-n,但 STEDT 目前對該詞和本詞之間沒有給出任何聯繫。

(OC *tjan, 「紅色無飾的旗幟」)有關。可能也與 (OC *daːnʔ)有關,因為皮膚的顏色常與「紅色」相關。

發音

  • 官話
    dān (dan1)
    ㄉㄢ
  • 粵語
    daan1
    an1, an1*
  • 客家語 :tân
  • 閩北語 :dúing
  • 閩東語 :dăng
  • 閩南語
    tan
    dang1 / duan1
  • 吳語 :te (T1)

  • 北方話
      • dān
      • ㄉㄢ
      • tan1
      • dan
      • dan
      • /tän⁵⁵/
  • 粵語
      • daan1
      • dāan
      • daan1
      • dan1
      • /täːn⁵⁵/
      • an1, an1*
      • /an³³/, /an³³⁻³³⁵/
  • 客家語
      • tân
      • dan´
      • dan1
      • : /tan²⁴/
  • 閩北語
      • dúing
      • /tuiŋ⁵⁴/
  • 閩東語
      • dăng
      • /taŋ⁵⁵/
  • 閩南語
      • tan
      • tan
      • dafn
      • /tan⁴⁴/
      • /tan³³/
      • /tan⁴⁴/
      • /tan⁴⁴/
      • /tan⁴⁴/
      • dang1 / duan1
      • tang / tuaⁿ
      • /taŋ³³/, /tũã³³/
註解
  • dang1 - 文讀;
  • duan1 - 白讀(限於部分組詞,如牡丹)。
  • 吳語
      • te (T1)
      • /te̞⁵³/

    • 中古: /tɑn/
    韻圖
    1/1
    (5)
    (61)
    平 (Ø)
    I
    都寒切
    擬音
    /tɑn/
    /tɑn/
    /tɑn/
    /tan/
    /tɑn/
    /tɑn/
    /tɑn/
    dān
    daan1
    • 上古
      /*tˤan/
      /*taːn/
    白一平–沙加爾系統1.1 (2014)
    1/1
    dān
    ‹ tan ›
    /*tˁan/
    cinnabar

    來自白一平–沙加爾系統的上古漢語標註筆記:

    * 圓括號 "()" 表示存在不確定;
    * 方括號 "[]" 表示身分不確定,例如 *[t] 的尾音有可能是 *-t 或 *-p;
    * 尖角括號 "<>" 表示接中辭;
    * 連字號 "-" 表示語素範圍;

    * 句號 "." 表示音節範圍。
    鄭張系統 (2003)
    1/1
    1980
    1
    /*taːn/

    釋義

    1. 硃砂
    2. 紅色
    3. 礦物煉製成的藥物
    4. 赤誠
    5. 帝王的
    6. 姓氏
    7. 但,雅各的第五個兒子

    同義詞

    • (硃砂)
    edit
    • 丹砂
    • 朱砂 (zhūshā)
    • 辰砂 (chénshā)

    組詞


    日語

    漢字

    另見:
    Category:寫作「丹」的日語詞

    (常用漢字)

    1. 硃砂
    2. 紅色
    3. 用硃砂做的長生不老藥
    4. 礦物煉製的藥物
    5. 赤誠
    6. 丹波国 (Tanba-koku, 丹波國) 之簡寫

    讀法

    • 吳音たん (tan, 常用)
    • 漢音たん (tan, 常用)
    • 訓讀あか (aka, )あかい (akai, 丹い) (ni, )
    • 名乘あかし (akashi)あきら (akira)まこと (makoto)

    組詞

    詞源 1

    本詞中的漢字

    訓讀

    源自古典日語,亦作為 ⟨ni⟩借音 (shakuon)

    (ni, 土壤;地面)同源。[1][2]

    發音

    • 訓讀
      • (東京方言) [níꜜ] (頭高型 – [1])[2]
      • IPA(幫助)[ɲ̟i]

    名詞

    () • (ni

    1. 紅色
      近義詞: 赤色 (akairo)丹色 (niiro)
    2. 紅土
    衍生詞彙

    詞源 2

    本詞中的漢字
    たん
    音讀

    源自中古漢語 (中古 tɑn)。

    《萬葉集》中作為 ⟨ta⟩借音 (shakuon)

    發音

    • 音讀
      • (東京方言) [táꜜǹ] (頭高型 – [1])[2]
      • IPA(幫助)[tã̠ɴ]

    名詞

    (たん) • (tan

    1. 硃砂
      近義詞: 辰砂 (shinsha)
    2. 日本畫中的顏料,原料為一氧化鉛,顏色紅中帶黃
    3. 類似硃砂一樣紅中帶黃的顏色
    4. 藥物(尤指長生不老藥)
      近義詞: (yaku)
    衍生詞彙
    • 丹(たん)緑(ろく)本(ぼん) (Tanrokubon)丹(たん)緑(りょく)本(ぼん) (Tanryokubon)

    專有名詞

    (たん) • (Tan

    1. 姓氏

    參考資料

    1. 1995,《大辞泉》(大辭泉)(日語),東京:小學館,ISBN 4-09-501211-0
    2. 2.0 2.1 2.2 2006大辞林 (大辭林),第三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905-9

    朝鮮語

    詞源 1

    源自中古漢語 (中古 tɑn)。

    漢字

    (音訓 붉을 단 (bulgeul dan)

    1. (dan)的漢字?:紅色。

    組詞

    • 단풍 (丹楓, danpung, 「楓樹,楓葉」)
    • 단념 (丹念, dannyeom, 「精心,細心;勤勉」)
    • 단장 (丹粧, danjang)
    • 단풍 (丹楓, danpung)
    • 단사 (丹砂, dansa)

    詞源 2

    漢字

    (音訓 정성스러울 란 (jeongseongseureoul ran),南韓 정성스러울 난 (jeongseongseureoul nan)

    1. (ran)的漢字?:赤誠。

    組詞

    • 모란 (牡丹, moran)
    • 거란 (契丹, Georan)

    參考資料

    • 국제퇴계학회 대구경북지부 (國際退溪學會 大邱慶北支部) (2007) 數位漢字辭典 전자사전/電子字典。 [1]
    • Naver韓文漢字字典: 丹

    越南語

    漢字

    漢越音;讀法:đan ((đô)(gian)切(thiết))[1][2][3][4], đơn[5][4]
    字喃;讀法:đơn[2][6][5][4][7], đan[1][2][3][6]

    1. đan/đơn 的漢字, 「硃砂」
    2. đan/đơn 的漢字, 「紅色」

    組詞

    參考資料

    1. 1.0 1.1 Nguyễn (2014).
    2. 2.0 2.1 2.2 Nguyễn et al. (2009).
    3. 3.0 3.1 Trần (2004).
    4. 4.0 4.1 4.2 Génibrel (1898).
    5. 5.0 5.1 Bonet (1899).
    6. 6.0 6.1 Hồ (1976).
    7. Taberd & Pigneau de Béhaine (1838).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